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 节日习俗

苗族的丧葬习俗是什么样的?了解苗族丧葬习俗文化

分类:节日习俗时间:2017-07-11 18:53:38关键词:丧葬,苗族

苗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由古以来,苗族留存着丰富、独特的民族习俗。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苗族的丧葬习俗是怎么样的,和大家一起去了解苗族丧葬习俗文化。

QQ截图20170711185602.jpg

  苗族的丧葬,分天殇、凶死、产死、善终、寿终等,而葬法不同。

  夭殇:未成年而死者,谓之夭殇。凡夭殇均不办丧仪式,也不能从门抬出。七岁以下夭折的,用稻草包裹着埋葬,七岁以上的装在用木板钉成的棺埋葬。

  产死,也叫凶死。对此类死者,居四大寨苗族,要给死者缠红色腰带和脚帕。葬后,在坟边放一只鸭子。脚、腰缠红的可以在浅处捞到鱼虾,鸭子在水里可以帮其捞鱼虾还债。

  苗族老人的寿终丧事自始至终均由苗族巫师(苗语称“褒谋”)来主持。老人一去世,即鸣炮一至三响通知族人,鸣炮俗称:“送终”。

  出殡时,吹唢呐领先,用木棒打山开路,后是棺材。亡人之儿、媳、女等亲友哭泣在后。过桥,孝子跪地,表示背负老人过河,途中不丢买路钱。即请魔公择期“做客”,亲戚朋友前来吊丧,一般停尸于家中三至九天不等。出殡前一天“做客”,要砍马,若死者系女性,马由外家砍,系男性则由其姐家或妹家砍。

 

各路吊客都差不多到齐后,即举行砍马仪式。先鸣枪放炮,一名孝子找着标枪,哭着牵一匹无鞍马上前,马后是找标枪的举祭幛的孝子,妇女手持一把糯谷送行。寨中男女老少及各路吊客,吹着唢呐,鸣放枪炮,浩浩荡荡地走向砍马场。场上栽一桩,桩上放有活动环,将马拴于其上,所有孝子跪于砍马场的一面,手端一碗酒举行祭奠仪式。祭毕,唢呐吹奏砍马乐,魔公及长老念咒“砍马词”,念毕,围马场转走三圈后,回到自己的位置。砍马的吊客,须由孝子跪着请来,若吊客系舅家,则要多次请才来到砍马场。

  这路砍马吊客提着两把马刀,吹着唢呐,围马场转三圈。两名砍马人手持马刀,先向马作揖,孝家两各持一壶酒,直向砍马手嘴里灌,砍马手不能用手托壶,酒后,砍马手双手握着刀把,轻轻向马砍去,表示敬意,接着便论着着使劲地砍。据说跑在前的多有吉祥,因而均互不相让。砍马结束后,即请孝家长者二十来人去喝“和气酒”。至黄昏后,就给死者“开路”。

 

 

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距今四五千年前,其祖先居住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的广大地区,主要从事桑农生产和捕鱼狩猎活动,过着自 给自足的原始部落生活。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他们不断开拓发展,形成了原始部落联盟——“九黎”。当时的“九黎”是雄居东方的强大部落。后来, 黄帝部落逐渐的强大,他们打败了“九黎”,蚩尤被杀,苗族开始南迁。苗族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风俗习惯别具一格,饶有风味,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的一 页。其中苗族的丧葬习俗是苗族社会保持得比较完整的古代风俗习惯之一。时至今天,虽然经历历史长河的淘刷,新文化的冲击,有些地方可能已非原来面目,但基 本保持了它那原始古朴、充满神秘色彩的形式。 

 

  一、古代苗族葬俗 

 

  苗族的丧葬习俗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苗族的丧葬习俗实际是属于原始崇拜的范畴,是原始宗教中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混合形势,而且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宗教形式。可以说,苗族丧葬习俗是研究古代宗教的活化石。 

  古代的苗族丧葬,主要有悬棺葬、岩棺葬、土葬3种。悬棺葬,就是想法把灵柩悬架到崖壁上;岩棺葬,是想法把灵柩放入溶洞中。放置灵柩的悬崖岩 洞,通常都是一个家族、氏族的公共葬所;土葬,即入士埋葬,其中,又有用木棺、石棺之别,也有不用棺木埋葬的。在唐代,苗族盛行悬棺葬,至清代土葬逐渐增 多。那时的土葬不用棺木,也不垒坟。 

  葬式有横葬、顺葬之分。将尸体头东脚西埋葬叫横葬;将尸体头北脚南埋葬则叫顺葬。横葬是苗族一种极古老的葬式,采用这种葬法以示意苗族祖先是 从东方迁徒而来,让亡灵也归到东方故土与祖先亡灵相聚。直至清光绪年间,横葬才逐渐改为顺葬。但一直到解放前夕,也还有部分苗族实行横葬。尤其独特的是, 在死者尸体停放期间,孝子贤孙要举行巡逻守夜仪式。 

  一切仪式办毕,按择定的吉日发引、埋葬。埋葬三天后要做“回煞”。“回煞”时亲戚朋友都参加,要吹芦笙、吹唢呐、敲牛皮鼓。芦笙和牛皮鼓是苗 族举行丧葬的主要乐器,祭奠用的芦笙调,都有歌词,其大意是讲祖先原来生活的地方及后来迁徒的路线等等。在超度亡灵时,芦笙声、鼓声不断,凄凄惨惨。超度 完毕,将“亡灵”送出门外,仪式方告结束。 

 

  二、各个地区苗族不同的葬俗 

 

  苗族历史悠久,是我国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区,,如在贵州凯里的舟溪一带,不论男女老幼,死后都实行土葬,只有患麻风病或产妇难产的既非正常死亡的人才用火葬,但是这种火葬还是要把骨灰埋入地下。 

  例如在四川南部的葬俗保留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观念,主要是祖先崇拜观念。这种观念表现为活者对死者的哀思寄托于整个葬俗活动中,因而葬俗很繁 杂,前后可分为三次大的祭奠:1安灵,或称葬前祭奠。其内容有三部分,其一“坛内歌”,即人一断气,先鸣三声炮响,将尸体横放在堂屋正中,头朝东,然后请 掌坛师主持“安灵”仪式。其二是“指路言喉”,即为亡灵唱“指路歌”。其三是“吊鼓”,这个活动与“指路言喉”连贯进行,即一人在中间敲着鼓点周围有七人 围绕着随鼓点、芦笙旋转跳芦笙舞,同时,“掌坛师”不断诵词——指路歌。2除灵,或称除灵祭奠,它分为还灵,祭灵,送灵三个过程。3翻尸,或称抄建祭奠。 所谓的“翻尸”,就是另建新坟,又称为“换房换屋”,实则是二次葬的遗风。这一般五到七年举行一次,事先择期,也有迎,祭,送三个过程。 

QQ截图20170711185616.jpg

  三、贵州纳雍苗族的葬俗 

 

  贵州苗族共360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的一半以上。在贵州纳雍境内,苗族操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川黔滇方言,分为四种土语。各个土语区的丧葬习俗在个别环节上略有差异,但基本形式是相同的: 

  (一)老人寿终时的沐浴、修面、穿戴、入殓 

  老年人在弥留之际,亲生儿女都应在身边服侍,以体现敬孝之道。死者气尽时,亲属或祭师要把一只小鸡捏窒息(称为“落气鸡”)后,置于堂屋后壁 的右上角,发丧时才能丢掉。随后为死者洗浴、剃头、修面、剪指甲,再给死者换上衣裤、鞋袜等。然后由子女将死者扶成半立状态,祭师交代完随即王前后左右洒 牛角酒三次,同时门外地炮三响告知寨邻。 

  入殓时将棺木置于堂屋中间,头朝东方,经祭师献过粮盐后,就盖上棺盖。之后,将弩挂于壁上,按男八女六砍长约三尺得主棍放在大门后,还要砍一根约四尺左右的木棒,顶端套上一把刀子,置于棺木后面。 

  (二)组建管事,筹办丧事,通知亲戚 

  入殓结速后,死者家属、家族、寨老等要共同商量如何办丧事。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和通晓丧事习俗、组织能力较强的几个人组成一个管理丧事事务的临 时机构。孝家要将丧讯通知死者的所有亲戚,如果死者是男性,则姑妈家是主客,如果是女性,则娘舅家是主客,通知主客有一套特别的礼规。 

  去娘舅家报丧的人要带上一壶酒。快到娘舅家时要用表示死者亡灵的树枝等插在路旁。到娘舅家门前,先要净身。进屋后请娘舅端坐,邢跪拜礼,敬上酒,然后才告之某某人已辞世。娘舅家则要杀一只鸡招待报丧的人。返回孝家时,要将所插标记拔走,表示死者灵魂随返。 


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收集于网络,图文内容只作阅读参考及交流,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发现本站有某些图文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确认之后将立即删除,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