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 节日习俗

丧葬习俗_蒙古族的丧葬习俗介绍

分类:节日习俗时间:2017-07-10 14:57:49关键词:蒙古,丧葬

丧葬习俗_蒙古族的丧葬习俗介绍,丧葬是对一个人最后的仪式。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丧葬习俗。丧葬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对于死者的敬畏与爱戴。今天,为大家带来丧葬习俗_蒙古族的丧葬习俗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QQ截图20170710150012.jpg

丧葬礼仪是人结束一生后,由其亲属、朋友等为其举行的哀悼、纪念、评价的仪式。主要有停尸、报丧、吊唁、送葬、请喇嘛为死者念经、超度亡灵和祭奠死者等程序。蒙古族的丧葬礼仪,经过元、北元(明)、清各朝代,七百多年中,有许多变化,加之各地自然、经济、文化条件不同,丧葬礼仪也不一样。

蒙古族丧葬习俗——停柩

    蒙古族的丧葬有其独特的习俗。寿终正寝者逝于炕上,不准停尸在床。烧过七炷香后,给穿“装老衣服”。子孙晚辈并在其头前摆放供果,子孙晚辈跪地叩头。之后,为逝者洗手净面,从窗户抬出入殓。停柩守丧三至七天不等。其间,亲友们送给祭奠果品。对老年逝者的祭品,外人可一抢而光,拿回给幼儿食用,以期“长命百岁”。有的地方,为老人治丧,还有舍饭之俗。 

 

蒙古族丧葬习俗——守灵

   蒙古族有守灵之礼而无穿白戴孝之规矩。在守丧的晚上要吟唱挽歌,其内容多是表述哀悼和追怀老人对子女的抚养成长之恩,颂扬已故老人无限爱护子女的情肠,韵调委婉悲切。治丧期间,不穿艳丽服装,梳妆不戴花、不嬉笑打闹、不向外请安问好,当年春节不贴对联和年画。 

 

蒙古族丧葬习俗——出殡

     出殡时,逝者长子承担灵柩辕驾。如无长子,可由次子承担;无子可由晚辈男性至亲承担。送葬时,备有“嘛呢树”。是一刀一次砍下来的柳树枝。上挂方形白布,写有经文。埋葬后将此树插于坟头。遇早春、雨季或上冻之时,有的嘛呢树生根发芽,长成大树,乃视为吉祥。葬后三天,添土圆坟。旧时,老者逝后,还要请喇嘛念经,每七天一次,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以示超度亡灵。每逢清明节,要上坟添土,以示后继有人。  

  墓地亦有区别,有家族茔地、全村共有茔地,喇嘛有寺院茔地。僧侣无后者、非正常死亡者不入老坟。死于肝炎、痨病、“月子病”者,一律火葬。

 

蒙古族丧葬习俗——禁忌

    蒙古族有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历史就形成了“屯里有事大家动,一人有事大家帮”的好风气.一家死了人,全村认为是大事.无论死者与己亲藏、有无恿怨,都舶参加葬礼来帮忙.一但家里死了人,都要向村里人报丧,但忌说“死”字;要说“成佛’、“转天”、“隐入云盾”、“上了天堂”等等,以示尊重。   

 

    人死后,要用白布遣脸部,忌讳猫等从尸体上跳过;死者要顺炕洞安放在炕上,头前置祭桌,撂祭品;对睁眼气绝的:要用丝绸哈达蒙脸,气绝时张嘴的,嘴里要放置黄油、炒米或金、锻、宝石,钱币等物品,气绝时伸手的在其手中放置钱币。

 

蒙古族丧葬习俗——祭奠

    村里人接到狙丧后,不论白天或黑夜,耍及时带肉,蛋、糕点、奶食品等供物前往祭祭祀死者。放祭品时要向死者磕头,死者子儿也要陪磕。在死者旁边于女和亲属不哭泣为好,俗称活人的泪水会变成死者赶阎罗殿途中的河。河水大会增加死行旅途的困难。

 

    葬礼百日内家人不理发、不剃须、不娱乐、不宴请宾客,不办婚事,路遇亲朋好友不请安。葬后逢七祭祀一次,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最后一个“七”。百天还要祭祀,蒙语称之为“宝音卫乐德乎”,即造福之意。另外,对长者在除夕或正月初一还需烧纸以祭祀。

 

蒙古族丧葬习俗——丧服

    死者要穿丧服。丧服由黑白新布缝制,不带扣,用带系。足蹬鞋底刺绣荷花的布鞋。穿丧服要由村中年岁较大的人来承担,家人要赠送赏钱。穿丧服的人还耍给男性死者剃光头发、剪去指甲,给女性死者梳理发辩,井将死者生前的首饰除按遗嘱留给子女的外,全部戴上。

 

蒙古族丧葬习俗——棺木

    棺材有立式和卧式两种。入殓卧式棺材时,若死者是庶民,就让其仰卧.若是喇嘛,入殓时让其右侧躺卧,右手枕人头下,左腿放在右腿上,两腿不能拼齐,约差2公分。不能立即出葬的,要由与死者关系好的老年人守灵。

 

    出殡时先将窗户打开,用秫秸或芦苇制作一个窗框模型,然后用斧子砍断,把窗框模型拿到坟地烧掉.一般尸体耍从窗户抬出去,不能从门抬,意即活人与死人不能同走一条路。

 

    把棺材放抬扛或车上时,若卧棺则头部朝北,若立棺则面部朝外。棺材抬往葬地时,由长子手持写有“淹、嘛、呢、叭、迷、浒”的幡幛引路.途中不能停放。如非停放不可的,也不能放在地下,要抬着原地踏步。死者生前用的器具、衣服、被褥要从窗户拿出烧掉。年龄大的老人死后、也有把其衣服、被褥重新拆做后给孙辈人用的,意即承福长寿。

QQ截图20170710150029.jpg

蒙古族丧葬习俗——酒席

    葬礼结束后都要摆丰盛的酒席,蒙古语称之的“宝音”,乡亲们都来吃“宝音”饭。多数人家宰杀牲畜,做“都胡瓦”(肉粥),如果死者生前遗嘱不杀生的做“阿木斯”(奶油稀饭),“宝音”饭需准备充足,能剩下为好。但剩饭不能留家过夜,当天须分给乡亲们。“宝音”宴上忌醉酒打架。

 

蒙古族丧葬习俗——秘葬

   秘葬,也称深葬。关于元代蒙古族的秘葬,明代叶子奇在《草木子》中写道:"国制不起坟垄。葬毕,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子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春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行,人莫知也。欲祭时,则以所杀骆驼之母为导,视其踯躅悲鸣之处,则知葬所矣。"成吉思汗去世后,按照当时风俗,贵族实行的都是秘葬,葬在他所指定的地点。《元史·太祖纪》载:"葬起辇谷"。《蒙古源流笺证》曰:"起辇谷在漠北创业之地,…起辇谷亦怯绿连之合音也",今蒙古国境内无疑。由于成吉思汗秘葬的原因,所以真正的葬地至今仍未发现线索。

 

蒙古族丧葬习俗——野葬

    野葬是喇嘛教传入后,是牧区解放前常见的一种葬式。野葬又称天葬。人死了以后,给死者穿上新衣服、新靴,用白布缠身,把尸体放在勒勒车上(也有的不用勒勒车,是用马或骆驼驮),用鞭抽打牲畜,把车赶向固定的野葬地,不用人驾驭,让它任意奔走,任意颠簸。死尸掉在哪里也无人管,任狐狼鹰犬鸟兽啄食。直到第三天才沿车辙去找尸体。找到尸体后,如果尸体已经被野禽、野兽吃掉,则设酒宴饮,举家亲朋相庆,认为灵魂已经升上了天堂,也是后人吉祥之兆。要是禽兽没吃,则认为死者生前有罪,罪恶未消,就要请喇嘛来念经,给他消灾、忏悔、赎罪,而且把黄油涂在死者身上,求得早一天被鸟兽吃掉。野葬后,子孙在四十九天百天内,不剃发,不饮酒,不作乐,遇宾客不寒喧,以示哀悼。这种地野葬法不留墓迹。

 

    有的野葬略有不同。就是装尸体的车要有人驾驭,到了野葬地让车子任意颠簸,尸体在哪里落地,哪里就是吉祥的葬地。马上用土块、石块把尸体围起来。第三天与前述方法一样,去看尸体,如被禽兽吃了,就高兴地把尸骨、遗物掩埋起来;如没被吃,就要请喇嘛念经。野葬这种葬法的特点是"求天卜地",流行的范围很广。 解放后,这种葬式已敛迹。


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收集于网络,图文内容只作阅读参考及交流,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发现本站有某些图文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确认之后将立即删除,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