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 节日习俗

关于浙东地区的传统丧葬风俗习俗

分类:节日习俗时间:2017-04-25 10:22:52关键词:浙东,丧葬,风俗,传统,地区

关于浙东地区的传统丧葬风俗习俗,浙东一带有着独特的风情习俗,是有着浓浓神秘感的江南水乡地区。关于浙东地区的传统丧葬风俗,大家一起了解学习吧!

  QQ截图20170427145336.jpg

     生与死,乃人生大事,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纵观历史现实,死比生似乎更显得铺排、隆重,人们也更以一种虔诚之心面对,以此来体现对死者的尊 重,对亡灵的敬畏;且更视之为一种孝道——让亲人死而无憾,也让活着的人安宁。故几千年来尽管朝代更迭、世事变迁,这种源于周礼的民间传统丧葬礼仪,却始 终代代沿袭,且愈趋完善,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极大地丰富了它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文化与文明的组成部分。

临终与送终

  当老人病重处于弥留之际,谓之临终。而此刻,儿孙们守候在老人床前作最后的送别,则为送终。在整个丧葬礼仪中,可谓都是活着的人与死者在进行着一场冥冥之中的对话与情感交流,唯有送终这个场景,却是生者与死者作最后一次真实的生离死别。

  老人病入膏肓时,会有一种不久于人世的本能预感,故非常思念与眷恋儿女,企盼他们此时能齐聚一堂,为其送终。同时,在这诀别时刻,也对儿女们寄 予太多的期望,大都会作一些最后的嘱咐与交代。为此,在家的子女,既要须臾不离地侍奉老人,也须给不在身旁的儿女捎信,催其迅墒遣桓糜械� 损失了。

  此外,送终的另一个环节,就是聆听老人的临终遗言。虽然,其内容因老人身份与品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几个方面:一是老人生 前有未尽的事业与未遂的愿望,希望儿孙们能继承他的遗志,实现他的遗愿。二是希望秎t;p>  不过,有的儿女们赶来送终,也不乏有另外想法,即家底比较殷实的人家,老人会存留一些价值不菲的金银财物,或积攒着数量不少莫动辄拌嘴吵架,和气生财,这可是千古道理。老人的临终遗嘱,儿女们自当一一点头应允,让 老人放心离去。

  老人病危期间,如是母亲则椰这可是不该有的 损失了。

  此外,送终的另一个环节,就是聆听老人的临终遗言。虽然,其内容因老人身份与品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几个方面:一是老人生 前有未尽的事业与未遂的愿望,希望儿孙们能继承他的遗志,实现他的遗愿。二是希望儿孙们能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办事,勤劳创业,节俭治家,在邻里乡村中 能有个好口碑。再就是告诫儿女们,要搞好家庭和睦,互相谦让,切莫动辄拌嘴吵架,和气生财,这可是千古道理。老人的临终遗嘱,儿女们自当一一点头应允,让 老人放心离去。

  老人病危期间,如是母亲则要告知娘家人来探望,让他们清楚此病实属无法挽救,事后就不会责怪其儿女。这个礼节不可或缺,如果事先忽略这一点,人 死之后突然去报丧,那么,娘家人就会觉得不够尊重他们,难免心怀不满,有的甚至大发雷霆,于是,就有可能在办丧事时借故刁难,往往请而不到。即便孝子跪地 认错把他们请来,但也许又会提出一些过高的丧仪条件,让你无所适从,却又不能有半点抵触。俗话说“母死怕娘家”,按当地风俗,但凡母亲丧事,以娘家人为 大,无条件地要尊重他们,一旦闹了矛盾,这丧事就会无法顺利操办。

浴尸身与着尸衣

  一旦老人撒手西去,繁文缛节的传统丧葬礼仪,也就随之拉开了序幕。

  首先,要给死者洗浴身子,讲究一点的人家,把水烧开后,泡上菊花、香草等香料;而一般的则临时摘些桔树的叶片泡上,香味虽不甚浓郁,却也散发着 一股淡淡清香。但切忌使用清水,据说,人死后如不用香水沐浴身子,浑身就会散发着一股臭气,阴间的守门小鬼,就捂着鼻子死死拦住你,好歹都不让进,这样, 死者就会变成一个四处飘荡的孤魂野鬼。其实呢,这是一个很现实的讲卫生措施,人在重病而亡后,尤其有疮毒者,整个身体多少有点龌龊,甚至会散发着一种异 味,这对屋内不大的空间会造成污染,以至影响丧事的操办。用香汤擦了身子,便消除了异味,人们就不用为此忧心了。

  接下去,就是为死者着衣裳。死者所穿衣服有寿衣与普通衣服之分。寿衣大都是特别缝制的,其中有很多讲究。它最好在闰年闰月缝制,因为“双润”为 难得的吉日,故世的亲人穿上这样的寿衣,就会将其功德润泽后人。寿衣的布料相当精致,多为丝罗绸缎,且绣上仙桃、仙鹤、蝙蝠等吉祥图案。寿衣的式样随着朝 代更迭而改变,到了清代,基本就是这种满族人所特有的长袍短褂的划一款式了,至民国时期,仍然沿袭清代的式样。另外,寿衣的布料忌用斜纹布,否则,后辈人 会搞邪门歪道;更不能用畜皮缝制,穿了来世可能会变成畜生;寿衣的里子布,多选用红色,意味着后辈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寿衣大都为富庶人家所有,一般的老人亡故后,穿的就是普通式样的衣服,条件尚好的,做一套新的外衣,日子实在紧巴的,就连外套也是旧的。不过, 不管穿什么衣服,其件数应为单数,且衣服与裤子的相差数为二。比如上穿七件衣服,下面就穿五条裤子。再是,死者不能穿里外一色的新衣,贴身这件布衫必须是 旧的,否则,死者身上没有本人熟悉的衣服,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就会陌生得不知所措,浑浑噩噩地进不了阴间。

        本地风俗,替亡故老人洗身子、穿衣服,其儿女是不可亲自动手的,必须是儿媳妇,或请村里专门替人洗尸身、着尸衣的人来做。因为,亲生子女是不能看到父母这赤裸露体的模样的,不然,这是对亲人的亵渎。

  儿女还要为亲人修饰整容,除了擦脸,如是父亲,还得为他剃头、刮须;是母亲,则为她梳头,从而让亲人显得安然、祥和,如同睡去。

“离床”与“送行”

  为死者整理停当后,就将其遗体抬离原来的床榻,被转移到堂屋里的尸床上,俗称“离床”。男的靠堂屋右侧;女的则靠其左侧,与阳间的男左女右正好 相反,印证了阴阳颠倒这一说。然后,用“遮阳”(竹篾编制,旧时打稻麦时围插在稻桶上,用来遮挡颗粒蹦出去)或竹簟将尸床围住,一是以防禽畜袭扰,二是避 免尸体变形而吓着人。在死者的脚部底下,点上一盏长明灯,俗称“脚头灯”,其燃料多用豆油或桕子油,到民国时改用煤油。在未入殓之前,不管白天晚上,长明 灯都要有人看管,不能让它熄灭。殊不知,它就是死者的灵魂。

  在“离床”时,还须用绵软的纱绳,将死者的两手缚于胸前,将其双脚缚紧在一起。这虽是风俗,却有现实意义,一是防止有的人是一时窒息(休克)而 死,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养,重又缓过气来,就有可能坐起来,或下床行走,这会吓坏活人的。手脚给缚住后,即便复活,就不会发生这恐惧的事了。二是人死后,其 四肢难免会发生本能的伸展或弯曲现象,由于变得僵硬,入殓时就不易放得进去,或者难以平整地躺于灵柩中,这是儿女所不愿看到的。

  另外,还得往死者口中放些许银粉,大户人家也有放金粉的,俗称“含口粉”。意在转世投胎做人时,就不会多嘴多舌乱讲话,要说也是君子之言,有分量,有价值。正如民间所说“金口句句良言,贱嘴乱话三千”。

  然后备上一桌祭品,点上香烛,一是为死者“饯行”,二是也为招待阎罗王派来抓人的黑白无常,请它们在去阴间路上,能好好照应亲人。所以,祭品比 较丰盛,有酒,有米馍,有鱼、肉、鸡、豆腐、粉丝等菜肴。特别是这鸡不可缺,据说无常最喜欢吃,如若席上无鸡,无常就会不高兴而在阴间路上为难亲人。

  用完餐后,子女们便在瓦盆里敬烧上纸钱(冥币),分别送给亲人与黑白无常作“盘缠”,在路上享用。然后,每人擎一支香,一边悲哭,一边送亲人与无常上路,送到村口后,每人朝前方躬身三拜,嘴里叮嘱亲人一路走好,这才凄然返回。

  与此同时,将死者生前所用的草毡、被褥、鞋帽、衣服等,一并捎上,在村口将其点火焚烧,意为告诉死者,这儿已没什么东西了,不能再留恋,好生去阴间吧。其实是病人所用过的东西不卫生,只能烧毁。

择丧日与报丧

  与婚嫁拣日子一样,人死后也要请阴阳先生或道士,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出殡。如死者的出生年月,按天干地支推算,与出殡这一日子没有“冲破”,就 视为吉日。不过,也不能与在生的亲人生肖犯忌,比如这个日子忌虎,那么,属虎的亲人就不能参加丧仪了,这可是非常遗憾与痛苦的事。由于以前没有什么冷藏设 备,死者遗体不能久放,特别是暑天,三五天内必须下葬,要在这仅有的短暂时间里,拣一个完全没有冲破,且又不与全部亲人生肖犯忌的丧日,是很难完全做到 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这日子并非是很严重的“冲破”,道士用符咒给破解一下即可。而对于生肖犯忌,只要其儿女、长媳、长孙等不在其列,也就不是大问 题了。

  在丧事中,“重丧日”最为不祥,俗称“重丧恶煞”,是指死者出生的年月日,与其死时的日子与时辰,有“干支”重合。据说,这会使主家再死一个 人,再出一次丧。一旦遇上这种情况,就要举行特殊的丧仪破解,即在出丧这天,儿女们将事先用硬板纸糊好的一口纸棺材,提前送至村口烧了,以此表明已出了一 次丧。

  报丧,也叫“通信”,在择定出殡日子后,如是母丧,就首先派人去娘家报丧,除了告知入殓与出殡时间,还请娘家人来商议一些有关丧葬事宜,以表示 对他们尊重。娘家人得知噩耗后赶来,孝子须在大门前跪哭迎接。另如姑家、姨家、女婿等亲戚,也都得一一遣人报丧,这是礼仪,哪家都不能省略。

  报丧的方式各地大同小异,去报丧者,都须头戴白帽,也叫孝帽(用白布简易缝制),手掖一顶雨伞,且必须伞柄朝上,伞头朝下,说是死者的灵魂就在 伞里,如若顺着掖,那么,其灵魂就有被遗落的可能。另外,在这一路上,或过桥涉水,或上岗下岭,或闪电打雷,都得提醒死者一声。到了亲戚家后,亲戚首先会 在堂屋前放一张桌子,一把高背椅子,然后把伞迎接过去,置放于椅子上,也就是让亲人端坐于此。

  接着,亲戚就会烧两份点心,一份放堂前桌上,摆上筷子,让亡者吃;一份就是招待通信客。点心一般都是炒糯米圆或炒面条,富有人家也有烧一桌菜肴 的。吃好点心,通信客回时,其亲戚,尤其女儿就得哭送到大门外。有些亲戚不会哭,就用摔破碗、砂罐代替。据说如果不哭送,或不弄出大的响动来,死者的灵魂 就会依恋着不情愿回去。

  旧时也有以发“讣闻”的方式公告丧事。用毛笔书写在白绢上,挂于大门外。讣告一般言简意赅,比如是父亲病故,则写“严父×××因久卧病榻,我等 不孝子虽竭诚予以医治,但终回天乏术,于×年×月×日寿终正寝,享寿××岁。谨择于×年×月×日出殡,泣告乡邻族人及亲朋好友。”然后署上孝子姓名。到了 民国时期,这种讣闻形式就被用于报纸上,直至现在。

每个地区的丧葬风俗可能都有差别,你了解你们家乡的风俗吗?想要了解更多就关注我们吧!秋雨露网站。

 

 


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收集于网络,图文内容只作阅读参考及交流,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发现本站有某些图文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确认之后将立即删除,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