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更多范文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分类:更多范文时间:2019-05-07 15:31:23关键词: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

 

一、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二、以读代讲,感知长征。

 

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三、文本对话,深入长征。

 

诗人展开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四、诵读延伸,升华长征。

 

把这一课真正上成读书课,通过反复情感朗读,读出诗的意境,读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我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接着我引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课文,让学生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时,我让学生深入学习诗中的比喻句。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让学生说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通过讨论,学生均明白了这个诗句突出了五岭、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说明红军藐视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教学完课文,我让学生高声朗读诗句,再现红军长征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如: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等。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长征的一些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二)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是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毛泽东回想起红军所走过的艰难险阻后,心潮澎湃所写下的作品,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诗句品读感悟,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是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的手法,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风采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与气概。

    五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平时对中国革命史也有了粗浅的理解,因此我在课前布置了交流红军故事、了解长征历史的预习工作,这样学生学习和继承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就有了铺垫。

为了圆满完成本课教学,我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法、情景教学法、质疑问难法,同时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如展示图片、文字资料等配合板书,并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学生则根据课文特点采用自主探究、“朗读体会法”等展开学习,读出诗的韵味,进而读得入口、入耳、入心、入情,体现高年级读与悟的有机结合。

(一)了解背景,走进长征

教学伊始,我开门见山引出课题,先让学生说说本文从格式上看与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何不同,进而引出七言律诗这种文学体裁,并分享自己所了解的七言律诗,明确律诗共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句句尾押韵,通过齐读课题提醒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再借助书后资料袋中的内容,说说哪些数字触动了你?感受到了什么?并对预习工作进行汇报交流。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搜集资料、了解背景的诗歌学习方法,也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迅速将学生带入那段历史,营造教学情境。

(二)初读诗歌,感知长征

诵读是诗词教学的关键,学生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朗读是诗词教学的基础。对高年级学生而言,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诵全诗,通过示范读、评价读、齐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为理解诗句作好铺垫。

(三)细读品味,深入长征

《七律·长征》这首诗,细析教材,会发现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文,下面的诗句都是具体表现。因此,在整体把握后,我扣住“远征难”和“只等闲”两个关键词,运用出示长征地图及背景资料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又通过拓展于谦和许光达诗歌中出现“等闲”一词的诗句,让学生在直观中、在情境中体验红军战士将万水千山都看作“等闲”之事的大无畏精神。这样再进行指名朗读和全班齐读时就更容易投入感情了。

在学习颔联和颈联时,我采用了“质疑问难法”,让学生找找红军都把什么看做“等闲之事”?想象一下都是怎样的画面,学会带着问题学习。由于学生缺乏对“五岭逶迤”与“乌蒙磅礴”的了解,因此通过阅读书下注释、解释词语大意、出示图片资料的方法,体会到“逶迤”和“磅礴”两个词所描绘的场景,让学生眼前出现连绵不断的五岭以及危峰兀立、高耸入云的乌蒙山,想象自己要翻越这样的崇山峻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进而再与“腾细浪”、“走泥丸”对比,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到了红军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

又如,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的领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特别是“暖”和“寒”中所表达的情感,学生更是不易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采用了请学生讲故事、观看视频的方法,先感受战争的惨烈与惊心动魄,明确“寒”的内涵,再一转话锋,引出红军战胜重重困难后的自豪喜悦之情,“暖”字也就不难理解了。在指名读、教师引读、男女生齐读、全班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的训练下,学生能够动情地参与到诗文学习中来,并完成“想象红军战士还遇到了哪些困难”的写话练习,有效促进了对长征精神的深刻理解,更印证了“万水千山只等闲”。

在尾联的教学中,我同样引导学生抓住“喜”和“尽开颜”两个关键词,让学生和诗人的情感落差缩小,体会红军战士在克服艰难险阻后迎接胜利的喜悦之情,给学生以强大的震撼力,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四)回归全文,升华长征

《七律·长征》这首诗不仅语言美、韵味美,节奏更美。在本课的最后,我和学生一起聆听着歌曲《长征》,闭目回味,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汇报学习这首诗后的收获,帮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对长征精神的体会。借助配乐齐读、背诵的方式表达对一代伟人的崇敬之情。

(五)拓展延伸,学习长征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那么语文的外延就应该有多大。在整节课结束前,我出示了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写的另外两首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和《清平乐·六盘山》,将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阅读联系起来,养成课外学习、研究的好习惯。这样可以拓宽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学习语文。

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还尚有不足之处,在教学中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如教师的指导还是过多,放手的力度还不够等等,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改变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着重从学生学情考虑,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多交流自己掌握的资料,在交流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感悟课文内容。


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收集于网络,图文内容只作阅读参考及交流,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发现本站有某些图文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确认之后将立即删除,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