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 节日习俗

“二彝人”婚俗(云南的鲁鸡彝人)婚俗传统

分类:节日习俗时间:2017-04-25 10:22:57关键词:二彝人,婚俗,云南

“二彝人”婚俗(云南的鲁鸡彝人)婚俗传统,二彝人的婚俗包括定亲、认门户、辞亲人、攮“麦戳”、“廊长酒”、哭嫁、再难“麦戳”、送喜神等程序。关于“二彝人”婚俗传统,欢迎大家阅读。

    QQ截图20170714161338.jpg

每逢节日,二彝人男的一伙,女的一群,整天整夜地对歌。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是彝家火把节,对歌更是隆重。对歌,是二彝人交流思想,联系感情的主要途径。红白喜事,上山砍柴,甚至男女相遇也要对歌。青年人多通过对歌互相了解,认识,加深感情,定下终身。

1、定亲:青年男女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认为可以确定关系后,一般由男方的媒人,背上二、三十斤酒送给女方的族人。女方亲戚喝了酒就算定了亲。谚云:“喝了定亲酒,永远不反口”。

2、认门户:定了亲,两家互相走访,叫“认门户”。实际上是认女方的门户。这时,男女方被女方的亲友依次请去吃一次饭。通过“认门户”,进一步加深“小两口”的感情,多认识一些亲朋好友。

3、辞亲人:姑娘要嫁了,得向伯伯、叔叔磕三个头,边磕头边唱《气无摩》:“侄女要出嫁了,照顾不了大爹,请大爹原谅。”大爹忙劝慰:“姑娘别哭了,这是你一生的好事、喜事,快快起来吧。”辞亲人表现了二彝人尊老爱幼的美德。

4、攮“麦戳”:“攮”是捉弄、考验之意。“麦戳”是彝语“牵马的人”,他是个逗人喜爱、福分好、脾气好,能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娶亲人。婚期前一天,受男方之托,牵一匹马,带着两个背箱挑担的助手,到女家去娶亲。在他到来之时,女方在门外放上一张桌子,桌子上放一碗水,一碗酒,几支小木棍,叫“麦戳”辩认。“麦戳”识别了水和酒后,取出二十斤米,两瓶酒,一包烛交给女方。女方在接收这些礼物时,又把桌上的小木棍悄悄拿走。姑娘们把木棍的皮剥去让“麦戳”辨认,如认不出来,姑娘们就把大门堵得严严实实。通常是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站在最前面;第二排是十五、六岁的女孩;第三排是二十来岁的大姑娘。姑娘的“牵马的麦戳,你敢来,你就来;你不敢来,就来给姑娘们磕三个响头。”“麦戳”知道自己单枪匹马“战斗”无济于事,忙拿出好烟来招待朋友,又倒出好酒向小伙子们一一敬献,组成一个“统一战线”。请小伙子们参“战” 小伙们把“麦戳”抬起来,高高举过姑娘们的头顶,向着姑娘们的人墙冲去。最后“麦戳”胜利了,可他还得忍受着战败的姑娘捏手、揪耳…按坐在一个水盆里!“麦戳“尽管衣服破烂,满身是伤,裤子水淋淋,一副狼狈样,但他去喜笑颜开,不忘重负,站起身来,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女方父母,然后入席喝酒吃饭。

5、吃“廊长酒”:“廊长酒”又称“朗房酒”,是女方在出嫁酒的当晚十点以后,请全村老人,送客亲人的一台酒席。酒席用四、五张桌子并做一长串,大伙围坐成长方形,一边吃,一边唱,互相恭维,互相祝贺。

吃“廊长酒”主要是唱歌。参加者边吃边唱边说,一直要到东方发白才散席。

6、哭嫁:姑娘出嫁,青年姑娘、媳妇都要陪着新娘唱“义气调”--《哭嫁歌》。半夜三更临睡时唱一次歌,鸡叫头遍,又唱一回《哭嫁歌》中的《上马调》。

7、再难“麦戳”:姑娘离家之前,年轻媳妇和姑娘们又把牵马郎“麦戳”最后戏弄一番。她们在“麦戳”的脖子上挂一串马铃铛,大伙手拉着手,围着八仙桌载歌载舞。“麦戳”带着铃铛跳起来特别响。若是他跳累了,铃铛不响时,专门“照顾”他的姑娘也会去帮着摇,再次给大家带来欢乐。大家一边跳啊,一边笑啊!笑声、歌声、戏闹声响彻山寨,形成娶亲最高潮…

8、送喜神:送新娘和“麦戳”专称为“送喜神”。大家闹个通宵达旦,新娘被扶上“麦戳”牵来的马背上。死死拉着兄弟的手,哭成泪人,难舍难分。这时“麦戳”用钱、烟、酒把马铃铛赎出来挂在马脖子上。虽然他的帽子被姑娘、小伙们挂上花布条、辣椒、草绳,脸上涂上锅烟,嘴上抹上口红…成了个大花脸,但他却欢欢喜喜地牵着马匹,在大门口绕一圈。“送亲婆”(嫂嫂、婶婶)也骑上马,绕桌子一周, “麦戳”才欣喜万分地把新娘接走。亲朋好友送新娘出门…至此,整个接亲程序结束。

 

看了以上的分享是不是觉得彝族人结婚虽然习俗麻烦,但是挺有趣的,男女双方要经过重重的考验才能在一起。秋雨露网站带来的云南彝人婚俗传统,喜欢就关注我们吧www.qiuyulu.com。

 


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收集于网络,图文内容只作阅读参考及交流,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发现本站有某些图文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确认之后将立即删除,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