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稿 > 读后感

京华烟云读后感800字

分类:读后感时间:2019-06-06 12:02:36关键词:京华烟云读后感,800字

 读《京华烟云》的情绪与别的书完全不一样。紧张、愤怒、悲伤……林语堂的女儿说:“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一点不假,读者凭着这些能够全身心地融入其中。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要木兰与红玉。木兰被称之为妙想家一点也不夸张,她继承了姚思安的道家思想:逍遥,自由,追求理想却又不强求,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荪亚娶了她,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木兰是适合做老婆的,她是一个妙想家,有你想不到的妙点子;她能够与你去很多的风景名胜,和她聊天,永远不会气闷;她喜欢做菜,个性爱研究新奇的菜式,对于种花养草,琴棋书画也有兴趣;既能满足你对生活上的要求,也能够陪你品茗赏月,做风雅之事;有时候可能有些过于理想化,但木兰也懂得适时调整。

 

对于书中的人物,我却更喜欢红玉。也许是因为出于同情,也有可能是怜香惜玉,总之,她的印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她象一个有着许许多多烦恼的青春期少女,想减少自己的烦恼,却让自己的烦恼越来越多。阿非对宝芬的仰慕,使红玉对阿非产生误会。红玉爱阿非太深了,加上自己将阿非的话理解错误,精神崩溃,最终跳潭自杀。她的身体与林带玉相似,多病;也像她那样专情:整日担心自己喜欢的男子不再爱自己。这部书不愧为现代版的《红楼梦》。书中的主角姚木兰有林黛玉的才智、薛宝钗的守德、史湘云的豪爽、王熙凤的精明强干、秦可卿的温和、元春的贤孝才德、迎春的忍让、探春的睿智。

 

林语堂先生也说过:“若为女儿生,必做木兰也。”这是对木兰的最高评价了。也有人这么说:红玉就是林黛玉,木兰就是史湘云,宝芬是宝琴,莫愁是宝钗……全书就是《红楼梦》的影子。木兰,不可否认的,一个女性的完美形象,深入人心。但到底是什么,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是她的美貌?她过人的才智?她的气魄?她的胆略?……这些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当读者看到她的宽容的时候,对她也许会有一个新的认识。在木兰与曹丽华相见中,谁也想不到,木兰会对她丈夫的情人那么宽容。宽容是一种很普通的美德,但要真正做到它,能够说是很难很难。宽容就是一门艺术,一门做人的艺术,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行为。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我们在理解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理解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社会才显得和谐。如果木兰不宽容曹丽华,那么事情可能会变得更糟。

 

也许孙亚会抛下木兰与曹丽华结婚,这个结果也是木兰最不想要的。但宽容也并不是说一味地纵容。木兰的宽容是有尊严的,是大气的,不是一味地纵容,抑或故作姿态,千人千面,有气度的。这种宽容才是真实的。《京华烟云》这一本书教我的不仅仅仅是这些,这本书也许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得到它的内涵。对联,甲骨文,道家经典,诗词歌赋……充满中国文化的气息。让我再翻开书,细细品尝林语堂的最负盛名的传世之作。

京华烟云<a href=/t/duhouga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t/duhouga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读后感</a></a>800字

京华烟云读后感(二)

 

一个冬假的时间,断断续续地,我看完了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很想洋洋洒洒地写下点什么,可是从开头对木兰的喜欢,到慢慢产生的对姚思安老头儿的崇拜,再到最后主人公热血抗战的结尾,作者一气呵成,平中见奇,让人早已跳脱出情节,回归到对于一群人、一座城、一个时代的感慨。

 

最初看书的兴致起源于十年前热播的赵薇版《京华烟云》电视剧,那个时候我只看了个囫囵,记忆里最清晰的是木兰和立夫之间朦胧的好感、莫愁的刚烈、姚老先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死、北平干燥而隽秀的秋天的美、庄重的旗袍服饰、世袭大家族的瑰丽等等等等。就像是一种致敬老经典的情结,残留在脑海里全是画一样美的东西,甚至对木兰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还有她那一身标志性的大气的披肩都是满心的喜欢。为此我hai翻回了当年的剧照来细细品味。和现在的技术相比,画质当然已经不像想象中那般绚丽动人了,可顺着剧情回想起来每一个人物,依旧能唤起我回忆的翻涌。

 

这一次读小说,就是怀着对当年经典的敬意一点一点的读下去的。出乎意料地,我喜欢上了原著里的荪亚。他的圆、他的缓、他的不急不躁,配上木兰的棱角、木兰的锐气、木兰的至情至性,突然给我带来了某种理想生活的灵感。荪亚亲切、从容,有情趣,乐意看木兰种花种草、陪她逛公园。嫁给荪亚的木兰在曾府里适性适情地生活着。冬日里,穿着鲜蓝的衣裳,摆弄花瓶里带着小果实的红石竹;春天里,慵慵懒懒的立在院子里整理牡丹花,夏日里一卷在手躺在凉椅上读小说,秋日里与荪亚去西山赏红枫……荪亚善于发现木兰的美,在他眼里妻子不是无所事事的贵妇人,却是个极懂得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妙想家”。如此富有情趣的生活,在木兰之于荪亚的身上得到了良好的体现,也正是因为荪亚这个本该更鲜活的角色,让我对姚木兰的喜爱更加执迷不悔了。

 

电视剧版《京华烟云》的特点就在于它不得不制造出许多莫须有的矛盾,而原著的立意却是归之于淡……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感慨,每每拿起来读的时候,很多很多随之而来的想法就好像针尖上的一滴滴水一样渗进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里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仿佛是让人忘了要说什么,但是有种缓缓的很温润的东西,在一点点的化解很多关于我自己生活的困惑。

 

全书前面描写家长里短,男欢女爱,后面笔锋渐转,刻画动荡时期家族的兴衰,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貌。北平的一场繁华瞬息间便化作日军侵华战争的硝烟。阿满与曼娘的死、阿通的离家从军,这既是家族的不幸,更是时代赋予人物的命运。八年抗战是每个中国人心头都最容易疼痛的一块肉,它的确真真切切地给这个恢宏的高贵的北京带来了很多挥之不去,也不可忘怀的历史。但就像硕大的红楼一场梦一样,林语堂写的是关于几个家族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里的命运,也是不平凡人的命运里折射出的时代,它始于一场繁华又终于乱世。

 

最终故事的完结给人了一种悲壮的力量和无尽的希望。而站在岁月身后的我,可能仅仅是一个渺小的听书人吧!


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收集于网络,图文内容只作阅读参考及交流,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发现本站有某些图文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确认之后将立即删除,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