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稿 > 读后感

史铁生散文《合欢树》读后有感

分类:读后感时间:2019-05-06 14:46:23关键词:史铁生,散文,合欢树,读后有感

 闲暇时,偶然翻看了史铁生的散文《合欢树》,因他母亲的所作所为而感动。

 

史铁生二十岁时,双腿残疾。

 

母亲为了给他治病,总是怀抱着希望到处去求药方,却遭来了儿子的埋怨。

 

后来为了让儿子写好小说,四处借书,冒雨顶雪地拉他去看电影。

 

当初,她种下一棵小小的合欢树,满怀美好的期待,当这棵树长大,儿子的小说也发表时,她却已经不在人世多年。

 

“多么伟大的母爱,为了儿子,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为了儿子开心,自己什么都可以付出。

 

我常常这么叹息着,为她感到怜惜。

 

合欢树的花早已开满枝头,可那个曾经照料它的母亲却不在了。

 

所谓的合与欢,迎来的竟是离与悲,好不痛惜。

 

回想自己的母亲,小时候我生病,母亲贴心地照顾,劝我喝药;雨天撑伞,稳稳地倾着,让自己淋得透湿,我却没沾上一滴水;饥了渴了,热心为我准备食物和水……她为我做的,我总疏忽了,以为是她该做的,该忙的,微不足道又理所当然。

 

想想那时的自己是多么不懂事?!如今我母亲渐渐老去,我也渐渐长大,那么还要不懂到什么时候才罢呢?

 

回想每次自己犯错时,母亲偶尔也会批评我,我常常是烦不胜烦。

 

可她又亏欠着我什么呢?不过只是希望我能好好的,走上正确的路,就是这么简单而已。

 

心中闷闷时,不禁想起那棵见证作者悲欢离合经历的合欢树,在我的心中,那合欢树仍旧在生长着,指引着我更深刻地感受着天下母亲无私的爱。

史铁生散文《合欢树》读后有感

史铁生散文《合欢树》读后有感(二)

 

《合欢树》是史铁生早年的作品,距今已有二十多年。

 

史铁生的作品一向以清淡悠远见长,而《合欢树》同样秉承了这种平淡之中见真情的特点。

 

文章可以母亲生前和死后分为两个段落。

 

在回忆母亲生前场景时,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写母子的生活细节:10岁那年“我作文得了第一,母亲居然不服,盎然童趣跃然纸上;20岁那年“我双腿残疾,母亲因此劳累奔波,但终究无济于事,绝望与希望的交替出现将这一切渲染得更加哀凉;30岁了,“我在写作上小有成就,可是母亲已经乘鹤西去,这里作者将“我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描绘得不动声色。

 

母爱的博大与厚重在前部分篇幅里处处可见。

 

“合欢树由母亲的逝世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

 

合欢树是母亲生前种下的树,在母子全心全意与病魔抗争时,合欢树是无暇被关注的;只有当母亲的离去使这个世界突兀地呈现出作者难以承受的空白,合欢树被恰到好处地引入作者悲伤而寻觅的视线。

 

无疑,在作者眼里,合欢树是上天对他思念母亲的安慰,是母爱的一种象征。

 

也因为这样,作者不断地流露出“欲罢不能的情绪。

 

他既渴望重温昔日与母亲相亲相爱的一幕,也清醒地认识到母亲毕竟早已离去。

 

这样的矛盾,也使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被渲染到极致。

 

文末的升华无疑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希望寄寓在新生的孩子上。

 

“有那么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

 

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在这个孩子的设计上,我们明显地感到作者流露的物是人非的苍凉,但所幸作者只是一笔带过,所以这里表现出的消极和颓废反而能为全文增添一种沧桑感;倘若作者此处笔墨过多,我想一定颠覆了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从史铁生的一生看我更希望给“合欢树赋予积极的意义。

 

它不仅是死后母亲的象征,而且是作者趋于成熟的人生感悟的见证。

 

《合欢树》是一篇赞扬母爱的文章,尽管全文开篇就确定下了忧伤与怀念的基调,但是其对独特人生的独特感悟,依旧耐人寻味……


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收集于网络,图文内容只作阅读参考及交流,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发现本站有某些图文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确认之后将立即删除,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