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 更多故事

郭柯导演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为何叫《二十二》?从《三十二》到《二十二》背后的故事

分类:更多故事时间:2017-08-18 11:19:51关键词:郭柯,二十二,三十二,纪录片

  8月14日我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二十二》于“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当天正式上映。那么郭柯导演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电影为何叫《二十二》?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咱们先来了解下纪录片《三十二》。

QQ截图20170818115600.jpg

 

 2012年12月,80后导演郭柯以“慰安妇”为题材,历时两年,拍摄记录了这位生活在广西桂林的“慰安妇”韦绍兰与她的中日混血儿子。当时全国仅剩32位“慰安妇”幸存者,故将片名取为《三十二

 

》。

  《三十二》试图走进一位“慰安妇”的内心世界,是一部纪录影片。“慰安妇”这三个字,曾经在多少中国人心里被披上“中国耻辱”的外衣。曾几何时,又是多么敏感的一个词。多少人想揭,却不

 

敢活生生揭开;多少人想拍,又怕打扰到她们的生活。这是一段疼痛的历史,每个中国人心知肚明。

 

QQ截图20170818115832.jpg

 

纪录片二十二上映海报图片

 

我们再来看一下纪录片《二十二》

 

 

  《二十二》是由四川光影深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的一部关于在日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幸存的“慰安妇”长篇纪录片,由郭柯执导,二十二位“慰安妇”参与拍摄,也是中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

 

安妇纪录片”。

 

  《二十二》是一部记录国内“慰安妇”幸存者的电影,但郭柯并不愿意称她们为“慰安妇”,“这是日军对她们的称呼,她们其实是一群战争中遭受过严重性暴力的受害者”。

 

以下是秋雨露小编整理的记者专访记录片《二十二》导演郭柯,记者与其对话摘抄:

 

记者(以下简称记):《二十二》和你在2012年拍的短片《三十二》很不一样,《三十二》有更多情绪,《二十二》却这么平静克制。

 

  郭柯(以下简称郭):《三十二》只讲了“慰安妇”制度受害者韦绍兰老人和她的中日混血儿子罗善学的故事,刚好韦绍兰老人很愿意表达。而《二十二》是群像,里面很多老人就是很平静,所以

 

有这样的选择。我不想做太多主观的预设或摆拍,所有画面都是捕捉生活细节。

 

QQ截图20170818115849.jpg

 

记:很多人说不敢看《二十二》,因为这类题材太沉重,但看完感觉你并不想去揭伤疤,并不想呈现鲜血淋漓的东西。

 

  郭:我把她们当成是自己的奶奶,肯定不可能去撕奶奶的伤口,也没必要,她们离开之际,为什么要去撕开伤口让她们再痛苦一次,那还是人吗?而且,我看到的老人就是这么平静,在她们心里很

 

多事已经过去了,我就想真实呈现。

 

  记:听说有一位老人李爱连在跟你们的相处中已经敞开心扉,开始聊那些过去,但你主动选择不拍这一段。

 

  郭:对。我们跟这些老人相处了很多天,后来慢慢建立了信任。女工作人员就在李爱连老人的炕上睡午觉,有的老人会炸一盆馒头片出来请大家吃,湖北孝感的毛银梅老人,后院种着栀子花,每天

 

都会给我们二三十个摄制组工作人员分花朵……如果,我利用这些点点滴滴建立起来的信任去拍她们本来不愿意说的东西,那是不道德的。

 

    记:有几款海报都是小女孩,可以聊聊用意吗?

 

    郭:这些受害者当年都是十几岁的花季少女。海报是手绘形式,年轻人甚至小朋友看到可能会喜欢,我特别希望小朋友不会拒绝这部影片,希望孩子们能了解那段历史故事

 

相信看完以上文章您对《三十二》到《二十二》有何区别?影片的名字及背后的故事有所了解了吧!
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收集于网络,图文内容只作阅读参考及交流,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发现本站有某些图文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确认之后将立即删除,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