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心得体会

范仲淹的忧乐精神心得体会(3)

分类:心得体会时间:2017-11-14 14:12:14关键词:范仲淹,忧乐精神,心得体会

 

 

范仲淹的忧乐精神心得体会篇三:

 

    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的忧乐精神,使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有了风骨,故而成为千古名篇。特别是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寄托着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从国风看家风,从文风看人品。这样的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是对中国良好家风的传承。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闪耀着朴素的理想光辉。这两句话好就好在一个“先”字和一个“后”字,他把家国情和个人得失在时间顺序上摆正,启人深思,发人深省。范仲淹的忧乐精神,激励了无数后人,他自身的良好家风教育,不仅养育出了品行兼优的孩子,他的四个孩子个个成才,也为后来的有识之士所敬仰效仿,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志士,从而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树立了榜样。

 

   身居乡野,关心庙堂之事,也就是关注民生和社稷。上不负庙堂,下不负百姓,光明磊落,诚信不欺。这种情怀不仅是一个人的良好的道德修养,也是一个人的大胸怀大气度,无论遭遇什么样的挫折和打击,始终保持向上乐观,保持对苍生疾苦的大悲悯大仁爱。  

 

   范仲淹以后,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诗句,与范仲淹的忧乐精神一脉相承。陆游因被朝廷免去了参议官,退居乡间,但是他的一腔忧国忧民之心从未改变,北望中原,回归故国,是他一生的努力和最后的牵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出诗人至死不忘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怀。

 

   清朝末年,国运衰弱,内忧外患,民不聊生,顾炎武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代强音,震耳发聩,表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对国家的责任感。

 

   同时代的梁启超,9个子女,个个成才,出了3个院士,被称为“一门三院士”。梁启超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并毕生身体力行。梁启超、梁思成、梁从诫、梁帆四代人,家风薪火相传的,一是注重文化修养,二是专业精研,在各领域各有建树,三是社会责任意识强,对社会国家勇于敢于建言奉献不吝付出。

 

   关系到个人的家风修养,古人的经典话:“大丈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直接道出了家与国的关系,个人的修养和为国家做贡献的关系。

 

   范仲淹的忧乐精神,若以当前的党员修养标准,可以解读为:就是要有大局意识。一切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大局、人民利益大局为重。无论身处什么岗位,一定要立足自身岗位,辛勤工作,多奉献,不添乱,这就是和平时期建设年代一个普通党员的爱国体现。

 

自古迄今,中国人都崇奉这种“忧乐”精神。但我们在传承忧乐精神的积极价值时,应当注意清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更多相关心得体会大全,喜欢就关注我们秋雨露网站吧!更多精彩不容错过。www.qiuyulu.com


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收集于网络,图文内容只作阅读参考及交流,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发现本站有某些图文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确认之后将立即删除,非常感谢!